轻舟网
技术代码,散文随笔收藏
联系: 5913828@qq.com 5913828
全网搜索

漫谈兄弟义气文化


亚洲文化中有一种“兄弟文化”,害了不少年轻人。不得不说在这方面港台电影推波助澜,早期刘德华周润发之类,起到了负面的影响。我看过不少真实回忆录,从北京的顽主到台湾的角头,说到当年讲义气混兄弟,都是目光黯淡摇头叹气。在现实中觉得往事不堪回首的人也有不少,所谓“兄弟”,只是年轻人的幻觉而已。

那些往事的过程结局几乎都是差不多的:年轻时为兄弟舍弃一切,甚至锒铛入狱。熬了很多年出来后,才发现与电影完全不同,当年的兄弟不仅不热情,而且躲躲闪闪态度敷衍。原因是他们都有了自己正常生活轨迹,上有老下有小,生活压力大,面对以往无法还清的情感债,只能躲避了事。而且往事不堪回首,已经没人愿意再提。你郁闷也好悲愤也好,这就是现实。

要说这“兄弟文化”的来源,可能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,但是桃园结义本身是假的,史书中并没有记载。就算这事是真的,关羽死了之后,刘张二人实现结拜诺言了吗?本身建立在夸大其词上的誓约,说到底还是难以摆脱相互利用的成分。当真要“同年同月同日死”,一个墓地里埋,恐怕谁都要抢着毁约。

“兄弟文化”其实是一种悖论,一个人如果和“兄弟”肝胆相照同生共死,那么他如何面对自己的妻子家庭呢?有人会说,兄弟如手足,妻子如衣服,好吧,那么怎么面对生你养你的父母呢?难道父母也如衣服吗?以后又怎么面对自己的子孙呢?就算一个人真的做到了和“兄弟”同生共死,那么这种对父母妻子儿女都不承担责任的人,到底是最“义气”的人还是最“混蛋”的人?

关于友谊,中国正统文化早有定论,那就是:“君子之交淡淡若水”,说的是交往只在乎心灵不在于利益。其实关键时刻,淡淡若水的君子之交往往比所谓义气更为可靠,因为他们有着更为纯粹的心灵共鸣。对朋友应该真诚持久,但是别说什么兄弟义气。另外欧美文化中也只有友谊,没有义气的概念。


前一篇:世界上最辣的辣椒

下一篇:三国曹操与袁绍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