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舟网
技术代码,散文随笔收藏
联系: 5913828@qq.com 5913828
全网搜索

诗词中的年节,过年并不是称为“春节”


pexels-designecologist-2526105.jpg

先来欣赏一首新年古诗:

老去又逢新岁月,春来更有好花枝。
晚风何处江楼笛,吹到东溟月上时。

过年往往夹杂多种情绪,虽然喜迎新年,欢乐团圆,但是也有不少成年人会悄悄感叹,自己又老了一岁。而这首写得很好,出自明朝教育家陈献章《元旦试笔》:虽然老去一岁,却迈进新岁月,春天到来将看见新花怒放。晚风带来了悠扬的笛声,直到月亮从东海上缓缓升起。诗句透出乐观闲适的人生态度,凡事过往,皆为序章,花朝月夕多胜意,岁岁年年长安康。

中国古代的“元旦”就是大年初一,也就是现在的“春节”。这首标题为《元旦试笔》,过年时写下的篇章。

古代的“春节”,是指“立春”时的节日。对于农耕国家,当然“立春”节日也很隆重。不过,古代不会把大年初一称为“春节”。

例如,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写道:

壮心负光岳,病质落幽燕。
春节前三日,江乡正小年。

小年是腊月二十三(北)或腊月二十四(南),距离“春节”足足有一个星期,这是固定的时间差距,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在“春节”的前三天。为什么文天祥说:“春节前三日,江乡正小年”?就是因为古代春节是“立春”节日,而不是大年初一。当时实际是“立春”时节,文天祥已经被软禁在元朝京城大都,他想起了家乡故国的小年,写下了这样的诗句。

再说古代“元旦”,其中“元”是起始之意,“旦”是清晨、早晨的意思,合在一起代表每年的头一天。“元旦”有多种称谓,如元旦、元日、元正、元辰等,但在中国历史上指的都是“正月一日”(农历)。

有些人认为,由于历史上“春节”是指“立春”时的节日,所以古代过年是立春当天。这是不对的,从古诗词中就能看出,“元旦”诗词极其丰富,跨度时间极长,从魏晋到清朝,说得都是农历大年初一过年。

例如,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著名七言绝句《元日》:
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
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
元日,正月初一过年,这是强有力的证据。

那么,古人大年初一怎么过?明代沈宣写得最为具体(蝶恋花 元旦):

接得灶神天未晓,爆仗声喧,催要开门早。新画钟馗先挂了,大红春帖销金好。
苍术堆炉香气绕,黄纸神牌,上写天尊号。烧过纸灰都不扫,日斜人醉和衣倒。

与如今差不多:接灶神,放爆仗,挂钟馗画像,贴春联,燃香,拜神,吃饱喝足,倒头就睡。至今民间还保留着部分甚至全部习俗。

就是说,我们现在过年的日期是对的,农历大年初一。而称呼与古代有差异。说起来这是袁世凯搞的鬼,这里也就不展开论述了。在历史长河中,大年初一被称为“春节”的时间并不长。当然节日名称有约定俗成的一面,我们身为中国人,至少应该知道这个最重要节日名称的由来与传承。


前一篇:兔年春联推荐

下一篇:推荐的装饰画 - 太平春市图卷 高清版下载